从「物勒工名」到现代制造:探寻质量溯源制度的古今智慧 2025-04

在四川省青川县文物管理所,静静地躺着一把见证中国最早质量追溯制度的青铜戈——“九年相邦吕不韦戈”。



这把制作于公元前238年的兵器,不仅展现了秦代精湛的铸造工艺,更以其21字铭文记载了从丞相吕不韦到工匠“极”的完整生产责任链条,开创了“物勒工名”(在器物上刻制工匠名字)的质量管理手段。




一、古代溯源制度的典范:吕不韦戈



P1.png

* 图片来源于:四川省文物局




这把青铜戈上的铭文“九年,相邦吕不韦造。蜀守宣,东工守文,丞武,工极,成都”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:



1、责任层级清晰:这件兵器是一名叫“极”的工匠制造的,负责督造的分别是一名叫“武”的丞,一名叫“文”的东工守,一名叫“宣”的蜀郡郡守,而最后一名就是相邦吕不韦,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级责任体系。



2、质量倒查机制: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追溯至具体责任人,《秦律杂抄》中明确记载了对不合格兵器制作者的惩罚条款。



 《秦律杂抄》——秦朝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要进行年度评比考察,如果考察时被评为下等,罚工师一甲,罚丞、曹长各二甲;若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,则要加倍惩罚。



3、标准化生产:该戈为“制式兵器”,说明当时已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规范和统一的验收标准。



古代层级

现代企业

岗位职责

相邦

集团CEO

战略决策

蜀守

区域总经理

区域管理

东工守

厂长

企业经营管理

质量经理

质量监督

产线工人

具体操作

*吕不韦戈责任层级与现代企业对照




二、溯源制度的传承与发展



从青铜时代的刻痕到工业时代的钢印,从手工作坊的标记到现代数字化的溯源系统,质量追溯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长河中。这种基于“责任到人”的质量管理思想,不仅是古代工匠精神的缩影,更是现代制造业的必由之路。



在工业1.0到3.0的演进过程中,溯源制度逐渐从手工记录发展到电子化追踪,但其核心理念——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——始终未变。进入工业4.0时代,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,溯源系统迎来了质的飞跃,使“物勒工名”的理念得以在更广维度和更深层次上实现。




三、工业4.0时代的数字化溯源体系



在工业4.0时代,信云智联将“物勒工名”的理念转化为全流程数字化追溯。以信云智联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为例:



01  停机分析追溯



EDAP设备停机分析系统,运用物联网与数据分析技术,实现对生产设备停机信息的全面汇总,包括停机设备名称、停机时间、时长、原因等基本信息,并生成设备停机分析报表,以便用户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,追溯设备停机根本原因,从而减少因异常停机导致的生产中断、维护成本增加、设备可靠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。




1744686633390079139.png

* 信云智联 工业互联网平台




02  作业流程追溯



为强化高风险作业管控,系统构建了作业票审批机制:作业人员线上提交申请,审批人现场确认、作业人员风险确认、开工/完工双重监管确认等,全环节操作留痕。同时,系统实时监测作业状态,对超期未执行、超期未结束、违规操作等异常情况自动告警,确保作业每一步操作可追踪、可回溯,实现高风险作业流程的闭环管理。




1744686668996028922.png

* 线上作业票流程




1744686703967002151.png

* 信云智联 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




03  数据指标追溯



信云智联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追溯体系,构建了全域数据的完整溯源链条,通过从“秒级-分钟-小时-日-月-年”的宏观指标,可穿透式溯源DCS数据,在数据演算路径中,当追溯链路上任一节点数据修正时,系统自动触发关联指标的重计算,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。




1744686731893095544.png

* 工业互联网平台 边缘计算




四、古今智慧的传承与创新



溯源制度



从吕不韦戈的21字铭文到现代工业互联网平台,溯源制度的本质始终是“责任明确、过程可控、质量可靠”。正如秦国因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锻造出强弓劲弩一样,当今企业也需要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智能追溯体系,这既是传承千年的管理智慧,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。



匠心传承


信云智联在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将传承两千余年的“物勒工名”智慧升华为贯穿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基因。不仅延续了中华文明最古老的质量管理智慧,更以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,让千年工匠精神在数字化转型中焕发新生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
上一篇
合作共赢 |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江源一行到访信云智联
下一篇
喜讯!信云智联中标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安全生产系统(二期)建设项目